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

时间:2024-08-07 10:03:35
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(通用6篇)

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(通用6篇)
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1

重点难点

1、说出照片上自己家里人的称呼,初步了解他们的高矮特征。

2、 尝试通过比较分辨出高矮。

3、 在老师的鼓励下,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发现。

活动准备

1、教学大书、幼儿用书。

2、 幼儿全家福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导入

1、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学大书上几张全家福的照片。

老师:瞧瞧,这是谁的一家呢?有谁呢?比比看,谁高谁矮?

二、欣赏相片

1、 老师:拿一张幼儿相片。相片上有谁?谁最高?谁最矮?

2、 请班上的两名幼儿站在一起,比一比,说一说谁高谁矮。

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,和幼儿说说图中谁高谁矮。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2

教学目的:

1、教会幼儿区别高矮,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。

2、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,发展幼儿观察、比较、判断能力。

教学重难点:

重点: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。

难点: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。

准备:

课件三副、布一块、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

过程:

一、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

1、出示课件一,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,健康情况不同,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,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,找出她们的不同点(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)。

2、逐一出示实物,让幼儿比一比,谁高谁矮,还是一样高。

3、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,还是一样高,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,谁高谁矮,还是一样高。

4、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。

二、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

1、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,矮的站在凳子上,前面用一块布遮住,让幼儿判断,谁高谁矮。当幼儿发生错觉时,揭开谜底,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。

2、出示课件二,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,一棵树距离远,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,当幼儿发生争论时,拉回较远的那棵树,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,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,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,否则不确。

3、出示课件三,一只长颈鹿在地上,一只猴子爬到树顶,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:瞧!我长得比你高。提问:猴子的话对吗?为什么?

三、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

1、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,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,使幼儿知道: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,跟老师比是矮的,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,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。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,要看它跟什么比较。

2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,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,并说出谁高谁矮,谁比谁高,谁比谁矮。

3、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,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。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3

活动由来:

在户外活动散步时,鹏鹏指着柳树对我说:老师柳树是不是比松树高,我问你说呢?他又说我和这两棵树比我就矮了。老师我们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可以吗?我说行啊!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的活动。

预想目标:

1、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。

2、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。

活动准备:

彩笔大小不等的瓶子若干和画册。

活动一:高高的大树

刚才我们在外面散步,小朋友看到了许多树鹏鹏说:柳树比松树高,他还说这两棵树都比他高,刚才我们还和小树比了高矮,你们想一想,幼儿园的苹果树、梨树、李子树如果给他们三棵树按大小个排队谁高谁矮?川川说:苹果树排第一、梨树排第二、李子树排在最后,因为它最矮。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个瓶子,请你们按瓶子的高矮给它们排好队,然后说说谁站在第一、谁站在第二、谁站在第三,告诉老师。小石头说:可乐瓶排第一、酸奶瓶排第二、小药盒排第三。

活动二:比高矮

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矮的相对性概念,出示两个木偶。其中有一个木偶被布遮住一半,孩子们说遮住的木偶比没遮住的木偶矮。我又问:如果老师把这两个木偶放在桌子上,又是什么样的?孩子们说一般高。那么我们请幼儿自由结组来比比高矮,先俩人比、在三人比、最后五个人比并能按大小个排队。为了再次强化高矮,请幼儿观察画册,先采用:看一看、比一比、想一想。最后记一记和说一说,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。

活动延伸:

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玩盖楼房的游戏,在动手操作中。来比高矮,和家长联系引导幼儿在家里找出家中的什么家具是高的?什么家具是矮的?进一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。

教育反思:

在排队时有的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模糊,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按大小个排队。在不同的角度比较高矮时不能确定谁高谁矮,能力强的幼儿对高矮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理解。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4

活动目标:

1、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,能按群目测数群。

2、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,学习按群测数。

3、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。

活动准备:

教具:5、6、7、8、9、10的实物卡片共6张。

学具:幼儿用书,铅笔每人一份。

活动过程:

1、集体活动。

(1) 目测数群,感知10以内的数。

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,引导幼儿观察图片,说一说:图片上有什么?有多少?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?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,并说出物体的总是。

(2) 学习按群测数。

教师启发幼儿用“合起来”的方法说出总数,想一想: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?说一说: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,哪一种方法最快?为什么?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。

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,启发幼儿用“合起来”的方法说出总数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——7的实物卡片,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。教师借助手势,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。

2、操作活动。

(1)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。(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,说一说,图上有什么?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?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,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。

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,请你给多的一组打√,再写上数字。

(2) 统计活动。

观察画面,说说:图上有哪些动物?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。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'数字。

3、活动评价。

(1) 重点评价:“看图连线”和“按标记写数字”,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。

(2)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。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5

活动目标:

1、感知5以内物体数量及其与数字的对应关系。

2、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。

3、体验活动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

1、教具:火车4辆、筐若干、纸卡小猫若干。

2、学具:钓鱼竿、篮子;鱼卡片若干。

3、场地布置:用软水管围成3个水池。

活动过程:

(一)、以小猫来参观的形式引入,引导幼儿观察车厢上的数字和小猫的数量。

指导语:今天有一群小猫乘着火车来我们的参观,我们来数一数。

1、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?(老师根据小猫的数量在车厢上贴上相应的数字。)

2、每节车厢上有几只小猫?

第一节车厢有几只小猫?那我们贴上数字1;

第二节车厢有几只小猫?那我们贴上数字2;

第三节车厢有几只小猫?那我们贴上数字3;

第四节车厢有几只小猫?那我们贴上数字4;

第五节车厢有几只小猫?那我们贴上数字5;

(二)、通过钓鱼进一步感知5以内物体的数量。

指导语:我们的客人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呢?好,我们一起去钓鱼来请我们的客人好吗?

1、讲解玩法,提出规则。

⑴玩法:

指导语:外面有3个池塘(1、2、3号池塘),池塘里有许多小鱼,每个池塘旁边有10个篮子和钓鱼竿,第一组的小朋友在1号池塘钓鱼,第二组的小朋友在2号池塘钓鱼,第三组的小朋友在3号池塘钓鱼。

⑵规则:

①要小心,不要踩进池塘里,小心钓鱼竿碰伤手脸;

②手拿着鱼竿钓鱼,不能用手去抓鱼,也不能捏着鱼钩钓鱼;

③边钓鱼边数,你钓了几串鱼,每串有几条鱼?

⑶幼儿

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点数4和5的物体数量。

⑷引导幼儿交流:钓了几串鱼,每串有几条?

⑸小结:今天我们钓了许多鱼,有一串1条、一串2条、…一串5条。

(三)、通过分鱼学习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物体。

1、讨论、交流分鱼方法

请小朋友想一想,这些鱼怎么分比较合适?(比如:这一串3条鱼应该分给那一节车厢的小猫?这样分你们同意吗?)

2、幼儿分鱼

⑴提出要求:

△第一组的小朋友分给蓝色火车的小猫;第二组的小朋友分给黄色火车的小猫;第三组的小朋友分给绿色火车的小猫;

△边数边分,分完了要各组要检查一下,你分给小猫的鱼对不对。

⑵幼儿动手操作: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鱼。

⑶指导各组的幼儿检验分鱼结果。(我们各组都来检查一下,是不是每只小猫都能吃到鱼呢?)

  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 篇6

活动目标:

1、探索7的分合,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、互换关系;

2、引导幼儿用7的分合知识,解决活动中的问题,能正确地进行7的加减运算;

3、引导幼儿学习看一组实物图编应用题,重点学习应用题中的提问。

活动准备:

爱心卡片、7只毛毛虫

活动重点与难点: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;掌握7的分合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在游戏中探索7的分合。

游戏:“出拳”——

1、介绍游戏玩法:两人出的手指数合起来要是7,两个人商量好谁先出拳谁后出拳,边出拳要边说,如:甲:我出2,乙:我出5。

2、每人每次伸出的手指数量不能重复,直到把7的6种分合式说完。

师:你们有什么办法保证自己会不重复的把7的合成式说完?(启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:每人在白纸写出7的六种分合式,出拳一次就划掉纸上的一个分合式。)

二、在实物图中学习7的加减法

1、师:树上有7只毛毛虫,1只大的,6只小的;2只红色的,5只蓝色的;3只停在草地上,4只在树干上,你们能根据这些特征来编加减法应用题吗?谁能根据毛毛虫的大小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?(引导幼儿编出树上有7只毛毛虫,拿去1只大毛毛虫,还剩下6只小毛毛虫)我们用一道减法算式把这道应用题记录下来!(7-1=6)谁能来读读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?(树上有七只毛毛虫,拿去一只大的,还剩下6只大的毛毛虫)

2、依次类推,根据颜色、地方不一样编出剩下的五道减法算式和六道加法算式。

3、分享探索过程,完整读出7的6种加法和减法算式。

教师小结:7的加法算式、减法算式和分合式都有6种。

三、在游戏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

游戏——爱心的卡片

1、师:“今天我们用爱心卡片自编7的加减游戏吧!我有2张爱心卡片,你有5张爱心卡片,我们一共有几张爱心卡片?”幼儿:7张爱心卡片。”

2、用同样方法可请孩子继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。

四、活动延伸——给幼儿发送爱心小礼物,鼓励幼儿继续利用已掌握的7的分合,在一日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。

《幼儿园托班数学《谁高谁矮》教案(通用6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